<

中科院新研究发现野生娃娃鱼分多个物种

来源:新华社2018-05-22

  5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左一)回答记者提问。

  列入国际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1个物种,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应用简化基因组技术,近日发现中国大鲵其实包含5个至8个物种。记者从中科院了解到,这一发现对中国大鲵的针对性保护具有重大指引作用,国际学术杂志《当代生物学》北京时间5月22日在线发表这一成果。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两米。中国大鲵的起源能追溯到侏罗纪时代,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堪称“水中大熊猫”。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科院新研究发现野生娃娃鱼分多个物种

2018-05-22 14:12 来源: 0 条评论

  5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左一)回答记者提问。

  列入国际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1个物种,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应用简化基因组技术,近日发现中国大鲵其实包含5个至8个物种。记者从中科院了解到,这一发现对中国大鲵的针对性保护具有重大指引作用,国际学术杂志《当代生物学》北京时间5月22日在线发表这一成果。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两米。中国大鲵的起源能追溯到侏罗纪时代,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堪称“水中大熊猫”。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1 2 3 4 5

感谢您阅读: 中科院新研究发现野生娃娃鱼分多个物种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