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号科考船考察卡罗琳海山后返航

来源:新华网2017-08-30

  “科学”号在返航途中(8月29日摄)。 8月29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考察任务,开始返航。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新华社电(记者 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考察任务,于29日凌晨开始返航。本航次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涉及许多未知新物种。

  此前人类从未探索过这一海山。据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本航次中,科考船上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共下潜15次,对卡罗琳海山东、南、西、北四侧,以及东侧海岭和山顶都进行了精细调查,共采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栖生物样品近400个、170多种,涉及许多未知新物种,此外还采集了大量岩石和沉积物样品等。其中一些生物样品非常罕见,包括多个高度超出1米的海绵和珊瑚,以及非常难采集到的“深海小飞象”(烟灰蛸属章鱼)等。

  此外,科考队员还利用温盐深仪、垂直拖网和分层拖网等设备完成了22个站位的水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调查,并取得了水深6000米处的深渊水体样品。

  科考队员通过调查发现,卡罗琳海山曾是处于海面以上的岛屿,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逐渐下沉成为海山。在海山西侧发现,这里不同于一般海山的高生物量和高生物多样性特征,仅见极少量生物,这主要是因为海山频繁滑坡造成生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在海山东侧的海岭上发现了成片的“珊瑚林”和“海绵场”,这是首次在西太平洋寡营养深海底发现“珊瑚林”和“海绵场”。

  卡罗琳海山位于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雅浦海沟东侧。这座海山是平顶海山,最高处距离海平面约28米,山顶部是一个椭圆形盆地。此前,科考队员还对卡罗琳海山西边的雅浦海山和其西北方向的马里亚纳海山进行了调查,3座海山相距180公里至200公里,都处于地质活跃地带,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区域。

  徐奎栋说:“通过3个航次的系统调查,可对这3座海山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热带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科学”号今年的卡罗琳海山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一部分。

  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且以硬底为主,有些海山形成以有孔虫砂或珊瑚砂为主的软底沉积。全球海洋中估计有逾3万座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目前人类调查过的海山约300座,仅占全球海山的1%,而开展过生物调查的海山还不足50座。

  “科学”号科考船总吨位4711吨,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开展了多个科考航次,去年在航天数超过300天。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国“科学”号科考船考察卡罗琳海山后返航

2017-08-30 06:30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考察任务,于29日凌晨开始返航。本航次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涉及许多未知新物种。

  “科学”号在返航途中(8月29日摄)。 8月29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考察任务,开始返航。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新华社电(记者 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考察任务,于29日凌晨开始返航。本航次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涉及许多未知新物种。

  此前人类从未探索过这一海山。据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本航次中,科考船上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共下潜15次,对卡罗琳海山东、南、西、北四侧,以及东侧海岭和山顶都进行了精细调查,共采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栖生物样品近400个、170多种,涉及许多未知新物种,此外还采集了大量岩石和沉积物样品等。其中一些生物样品非常罕见,包括多个高度超出1米的海绵和珊瑚,以及非常难采集到的“深海小飞象”(烟灰蛸属章鱼)等。

  此外,科考队员还利用温盐深仪、垂直拖网和分层拖网等设备完成了22个站位的水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调查,并取得了水深6000米处的深渊水体样品。

  科考队员通过调查发现,卡罗琳海山曾是处于海面以上的岛屿,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逐渐下沉成为海山。在海山西侧发现,这里不同于一般海山的高生物量和高生物多样性特征,仅见极少量生物,这主要是因为海山频繁滑坡造成生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在海山东侧的海岭上发现了成片的“珊瑚林”和“海绵场”,这是首次在西太平洋寡营养深海底发现“珊瑚林”和“海绵场”。

  卡罗琳海山位于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雅浦海沟东侧。这座海山是平顶海山,最高处距离海平面约28米,山顶部是一个椭圆形盆地。此前,科考队员还对卡罗琳海山西边的雅浦海山和其西北方向的马里亚纳海山进行了调查,3座海山相距180公里至200公里,都处于地质活跃地带,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区域。

  徐奎栋说:“通过3个航次的系统调查,可对这3座海山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热带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科学”号今年的卡罗琳海山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一部分。

  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且以硬底为主,有些海山形成以有孔虫砂或珊瑚砂为主的软底沉积。全球海洋中估计有逾3万座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目前人类调查过的海山约300座,仅占全球海山的1%,而开展过生物调查的海山还不足50座。

  “科学”号科考船总吨位4711吨,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开展了多个科考航次,去年在航天数超过300天。

感谢您阅读: 中国“科学”号科考船考察卡罗琳海山后返航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