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有“温”“凉”!专家教你先辨别后调理
秋风送爽。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不少人发现最近身体变得有点“干”。

秋燥有“温”“凉”!专家教你先辨别后调理

来源:金羊网2022-10-27

秋风送爽。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不少人发现最近身体变得有点“干”。

鼻咽干燥、咽痛干咳、痰少黄黏、尿黄便秘、牙龈肿痛、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瘙痒难耐、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头发干枯打结……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主任林启展表示,这些其实都是秋燥的典型症状。不过,秋燥也有“温燥”“凉燥”之分,因此此时养生,应先辨别寒热再对症调理。

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

燥为秋季主气,秋燥是人体受到“燥邪”侵袭而发生的疾病。秋燥的性质有寒热之分,所以通常也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类型。

如何区分辨别?温燥常出现在夏秋交替之时。当暑热未清,气候尚热,却干燥少雨,故燥淫所伤,常兼湿热,困扰于体内,感之而为温燥证。而岭南因地理气候原因,也更多见温燥。

凉燥则多在秋冬交替之时。当炎暑渐去,气候冷凉,此时燥淫常兼寒冷之气为害,感而受之者,形成凉燥证。

林启展表示,温燥是肺津受灼,一般会出现如头痛身热、干咳无痰、痰黏难咳、吐息发热、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燥热症状。若为凉燥,干燥症状与温燥类似,但少了红肿热痛等温热之症。若自己无法把握,也可先咨询中医师再进行调理。

润燥养肺不仅仅是“多喝水”

林启展提醒,燥邪最易伤肺,肺主皮毛,因此秋燥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各种“干燥症”。此时保养体内阴液成为首要任务,因此,秋季养生重在润燥养肺。

应对秋燥,要补充身体津液,不仅是平时多喝水。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杨敏建议,日常从饮食调理入手,可适当选食一些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甘蔗、百合、银耳、淮山、蜂蜜、藕等。如互相搭配则功效更佳,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很多人会习惯入秋“贴秋膘”,但是进食过多温补肥腻之品,也容易导致内热上火。此时应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秋季水果丰美,可多吃水果,如秋天应季常见的梨、甘蔗、香蕉、苹果等,不仅能补充人体水分,且滋阴润燥,还能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此外,还可适当选用一些中药茶饮进行对症调养。

杨敏建议,对于凉燥者,尤其是咽干咳嗽的人,可以将紫苏叶、苦杏仁、陈皮、梨皮、甘草搭配成茶饮,理气止咳。

若是温燥,如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眼睛干涩、心烦多梦等心火上炎症状的,可用连翘、天冬、栀子、淡竹叶、决明子、甘草等搭配成茶饮,润燥清火;若是温燥,且呈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舌燥唇干、舌红无苔等症状,可尝试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加点冰糖的生津益胃饮。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秋燥有“温”“凉”!专家教你先辨别后调理

2022-10-27 05:29:44 来源:

秋风送爽。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不少人发现最近身体变得有点“干”。

鼻咽干燥、咽痛干咳、痰少黄黏、尿黄便秘、牙龈肿痛、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瘙痒难耐、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头发干枯打结……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主任林启展表示,这些其实都是秋燥的典型症状。不过,秋燥也有“温燥”“凉燥”之分,因此此时养生,应先辨别寒热再对症调理。

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

燥为秋季主气,秋燥是人体受到“燥邪”侵袭而发生的疾病。秋燥的性质有寒热之分,所以通常也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类型。

如何区分辨别?温燥常出现在夏秋交替之时。当暑热未清,气候尚热,却干燥少雨,故燥淫所伤,常兼湿热,困扰于体内,感之而为温燥证。而岭南因地理气候原因,也更多见温燥。

凉燥则多在秋冬交替之时。当炎暑渐去,气候冷凉,此时燥淫常兼寒冷之气为害,感而受之者,形成凉燥证。

林启展表示,温燥是肺津受灼,一般会出现如头痛身热、干咳无痰、痰黏难咳、吐息发热、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燥热症状。若为凉燥,干燥症状与温燥类似,但少了红肿热痛等温热之症。若自己无法把握,也可先咨询中医师再进行调理。

润燥养肺不仅仅是“多喝水”

林启展提醒,燥邪最易伤肺,肺主皮毛,因此秋燥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各种“干燥症”。此时保养体内阴液成为首要任务,因此,秋季养生重在润燥养肺。

应对秋燥,要补充身体津液,不仅是平时多喝水。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杨敏建议,日常从饮食调理入手,可适当选食一些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甘蔗、百合、银耳、淮山、蜂蜜、藕等。如互相搭配则功效更佳,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很多人会习惯入秋“贴秋膘”,但是进食过多温补肥腻之品,也容易导致内热上火。此时应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秋季水果丰美,可多吃水果,如秋天应季常见的梨、甘蔗、香蕉、苹果等,不仅能补充人体水分,且滋阴润燥,还能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此外,还可适当选用一些中药茶饮进行对症调养。

杨敏建议,对于凉燥者,尤其是咽干咳嗽的人,可以将紫苏叶、苦杏仁、陈皮、梨皮、甘草搭配成茶饮,理气止咳。

若是温燥,如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眼睛干涩、心烦多梦等心火上炎症状的,可用连翘、天冬、栀子、淡竹叶、决明子、甘草等搭配成茶饮,润燥清火;若是温燥,且呈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舌燥唇干、舌红无苔等症状,可尝试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加点冰糖的生津益胃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