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借特殊生物活性物质鉴别红花蜂蜜

科学家借特殊生物活性物质鉴别红花蜂蜜

来源:光明网2021-10-06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以新疆红花蜂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新疆红花特色蜂蜜中含有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 A),该发现为新疆红花蜜的开发应用与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蜂蜜的品质特征及营养功能与蜜源植物、蜂种、产地环境、气候等密切相关,不同品种蜂蜜之间差异显著。明确不同品种蜂蜜,尤其是特色蜂蜜的品质特征和营养功能,有利于解释蜂蜜“知其好,不知其为何好”,也有助于回答特色蜂蜜“特征或功能组分不清”“与其他地区或品种蜂蜜无法区分”等制约其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问题,实现寻求产品销售亮点、助力企业打造优质特色蜂蜜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公众接受度和附加值的目的。

新疆红花历史悠久,分布面广,天山南北的广阔平原地区均有种植。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东汉时的《杂病论》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颇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尽管新疆红花是一种重要的蜜粉源植物,但限于其分布地理环境限制,国内外对其开发利用仍不充分。团队研究表明,西方蜜蜂可通过从红花吮吸花蜜酿造为蜂蜜的过程,将红花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蜂蜜中。

结合团队前期大量对其他特色蜂蜜特征物质的科研积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获得大量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再基于非靶结合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其植物来源发现,新疆红花蜂蜜含有丰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 A)。

据悉,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具有单查尔酮苷类结构的化合物,是红花药理功效的最有效水溶性部位,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可竞争性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是红花黄色素的活血化瘀有效成分。此发现既可作为红花特色蜂蜜的特征标志物,又可作为其质量分级标志物加以应用,为新疆红花蜂蜜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科学家借特殊生物活性物质鉴别红花蜂蜜

2021-10-06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以新疆红花蜂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新疆红花特色蜂蜜中含有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 A),该发现为新疆红花蜜的开发应用与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蜂蜜的品质特征及营养功能与蜜源植物、蜂种、产地环境、气候等密切相关,不同品种蜂蜜之间差异显著。明确不同品种蜂蜜,尤其是特色蜂蜜的品质特征和营养功能,有利于解释蜂蜜“知其好,不知其为何好”,也有助于回答特色蜂蜜“特征或功能组分不清”“与其他地区或品种蜂蜜无法区分”等制约其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问题,实现寻求产品销售亮点、助力企业打造优质特色蜂蜜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公众接受度和附加值的目的。

新疆红花历史悠久,分布面广,天山南北的广阔平原地区均有种植。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东汉时的《杂病论》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颇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尽管新疆红花是一种重要的蜜粉源植物,但限于其分布地理环境限制,国内外对其开发利用仍不充分。团队研究表明,西方蜜蜂可通过从红花吮吸花蜜酿造为蜂蜜的过程,将红花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蜂蜜中。

结合团队前期大量对其他特色蜂蜜特征物质的科研积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获得大量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再基于非靶结合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其植物来源发现,新疆红花蜂蜜含有丰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 A)。

据悉,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具有单查尔酮苷类结构的化合物,是红花药理功效的最有效水溶性部位,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可竞争性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是红花黄色素的活血化瘀有效成分。此发现既可作为红花特色蜂蜜的特征标志物,又可作为其质量分级标志物加以应用,为新疆红花蜂蜜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