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个项目参赛 巴南-温江“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新一轮“PK”即将开启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忆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8日20时讯(刘忆 通讯员 陈雪)今(8)日上午,巴南-温江“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举行。据悉,预计今年大赛汇聚重庆市、成都市温江区高校参赛项目超300个,转化落地项目超50个。
据巴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杨红军介绍,本次“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将在巴南、温江两区“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模式下展开,引导集聚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创新创业,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切实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两区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巴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杨红军。刘忆摄
更开放:突破地域限制
据介绍,近年来巴南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搭建“双创”平台,不断营造优质氛围和优化创新生态。2020年首届“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巴南区汇聚了一批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优质团队带来的170余个高质量项目,为巴南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巴南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山。刘忆摄
“今年,巴南与温江区联合举办巴南-温江‘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开展新一轮PK,这既是一场科技创新的争锋赛,更是一场交流合作的友谊赛。”会上,巴南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山介绍说。
肖山还表示,本次大赛采取“跳出巴南看巴南”、“千众万众聚巴南”方式,破冰区域、地域限制面向重庆市和温江区辖区内高校(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及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师生、应届毕业生的创新项目团队(含企业)举办“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
更创新:创评定新模式
“本次大赛,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要树立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观,认真执行‘10项措施’,杜绝和严防‘唯奖项’问题,不断创新项目评定新模式,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落在实处、落到深处。”肖山指出,本次大赛将通过“望”“闻”“问”“切”,创项目评定新模式。
如何做到“望”“闻”“问”“切”?据介绍,“望”,即看项目本质,不只凭商业计划书判断;“闻”,即听选手发声,不局限于赛事路演时长;“问”,即询市场配比,不唯奖项而判定其优劣;“切”,即助项目成长,不赛完即完搞形式主义。
更多样:拓渠道促转化
据介绍,根据重庆产业布局与发展,巴南实施“北区引,南区育”错位发展模式,用好创新、孵化等专项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兴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孵化园、加速器等高质载体,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和营商环境,不断吸纳核心科研人才、精良项目团队、初创成长企业在巴南落地扎根,培育一批“新鲜血液”注入市场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巴南还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作为价值判断,不断搭建完善多功能转化平台,探索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措施,收集释放更多市场信息,通过“企业吸纳团队”“项目作价入股”“团队自办企业”等方式,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在区转移转化进程,缩短从“梦想”到“现实”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