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桃没野生桃香?这25个基因组位点是原因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通过对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破译了桃高质量新基因组及果实香气遗传进化机制,为寻找浓郁“桃味”、桃风味改良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人工种植桃没野生桃香?这25个基因组位点是原因

来源:光明网2021-08-27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通过对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破译了桃高质量新基因组及果实香气遗传进化机制,为寻找浓郁“桃味”、桃风味改良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研究员王力荣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说桃李不能言语,却能吸引来人,以至树下被踩出小路。究其原因,除了桃李有芬芳的花朵,其果实闻香、味美,也广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不同品种的桃香气、味道千差万别。

团队首先结合二代、三代和Hi-C测序技术绘制了我国重要地方桃品种“早上海水蜜”的高质量基因组,其组装质量显著优于已发表的基因组,为深度解析桃基因组变异规律、分子育种、优异基因发掘等提供了重要参考,阐明了香气物质含量在桃驯化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研究发现,与野生种群相比,5种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在育成品种群中降低了18.3%—90.7%,使得育成品种香气显著下降,桃味不足;利用新组装的“早上海水蜜”高质量基因组,鉴定到与果实香气物质关联的基因组位点214个,发现其中25个位点受到人工选择,导致控制香气的部分基因组位点丢失,从基因组水平上解释了桃驯化和育种中的果实香气下降的分子机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人工种植桃没野生桃香?这25个基因组位点是原因

2021-08-27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通过对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破译了桃高质量新基因组及果实香气遗传进化机制,为寻找浓郁“桃味”、桃风味改良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研究员王力荣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说桃李不能言语,却能吸引来人,以至树下被踩出小路。究其原因,除了桃李有芬芳的花朵,其果实闻香、味美,也广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不同品种的桃香气、味道千差万别。

团队首先结合二代、三代和Hi-C测序技术绘制了我国重要地方桃品种“早上海水蜜”的高质量基因组,其组装质量显著优于已发表的基因组,为深度解析桃基因组变异规律、分子育种、优异基因发掘等提供了重要参考,阐明了香气物质含量在桃驯化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研究发现,与野生种群相比,5种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在育成品种群中降低了18.3%—90.7%,使得育成品种香气显著下降,桃味不足;利用新组装的“早上海水蜜”高质量基因组,鉴定到与果实香气物质关联的基因组位点214个,发现其中25个位点受到人工选择,导致控制香气的部分基因组位点丢失,从基因组水平上解释了桃驯化和育种中的果实香气下降的分子机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