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查出 茶树"杀手"抗药性从何而来
茶小绿叶蝉又叫作小贯小绿叶蝉,茶树受其危害严重时会导致茶芽枯死脱落,茶树冠顶部呈火烧状。由于茶小绿叶蝉可迅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种群快速定殖扩张,并且具有强大的抗药性,因此它成了茶园最难防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如今,这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新途径有望被找到。

科学家查出 茶树"杀手"抗药性从何而来

来源:光明网2021-07-28

茶小绿叶蝉又叫作小贯小绿叶蝉,茶树受其危害严重时会导致茶芽枯死脱落,茶树冠顶部呈火烧状。由于茶小绿叶蝉可迅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种群快速定殖扩张,并且具有强大的抗药性,因此它成了茶园最难防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如今,这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新途径有望被找到。

记者7月25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近日同时上线了该校尤民生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首个染色体级别的茶小绿叶蝉参考基因组。该团队在此基因组基础上,揭示了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性机制以及体内抗药性的产生机理。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由于茶小绿叶蝉的危害,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每年茶产量损失约为15%—50%,重灾年份甚至会出现无茶可收的现象。目前,针对该虫的防控手段仍然依靠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这不仅降低了茶叶品质,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且使茶小绿叶蝉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导致许多茶叶产区陷入农药越用越多、虫害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据研究人员介绍,本次发布的茶小绿叶蝉基因组是目前半翅目昆虫基因组组装连续性、完整性最好的基因组。他们发现,茶小绿叶蝉体内的嗅觉受体CSP基因家族产生了明显的扩增且在染色体上出现成簇排列的现象,这与该虫识别、定位茶树气味密切相关。此外,茶小绿叶蝉体内的P450基因家族中的CYP3和CYP4亚家族出现显著特异性扩增,而这两个家族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基因亚家族,与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产生息息相关。

专家认为该基因组的破译为阐明害虫的地理起源、进化历史和灾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害虫绿色防控、减量使用农药和茶叶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科学家查出 茶树"杀手"抗药性从何而来

2021-07-28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茶小绿叶蝉又叫作小贯小绿叶蝉,茶树受其危害严重时会导致茶芽枯死脱落,茶树冠顶部呈火烧状。由于茶小绿叶蝉可迅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种群快速定殖扩张,并且具有强大的抗药性,因此它成了茶园最难防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如今,这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新途径有望被找到。

记者7月25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近日同时上线了该校尤民生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首个染色体级别的茶小绿叶蝉参考基因组。该团队在此基因组基础上,揭示了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性机制以及体内抗药性的产生机理。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由于茶小绿叶蝉的危害,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每年茶产量损失约为15%—50%,重灾年份甚至会出现无茶可收的现象。目前,针对该虫的防控手段仍然依靠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这不仅降低了茶叶品质,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且使茶小绿叶蝉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导致许多茶叶产区陷入农药越用越多、虫害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据研究人员介绍,本次发布的茶小绿叶蝉基因组是目前半翅目昆虫基因组组装连续性、完整性最好的基因组。他们发现,茶小绿叶蝉体内的嗅觉受体CSP基因家族产生了明显的扩增且在染色体上出现成簇排列的现象,这与该虫识别、定位茶树气味密切相关。此外,茶小绿叶蝉体内的P450基因家族中的CYP3和CYP4亚家族出现显著特异性扩增,而这两个家族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基因亚家族,与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产生息息相关。

专家认为该基因组的破译为阐明害虫的地理起源、进化历史和灾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害虫绿色防控、减量使用农药和茶叶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