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成“限塑令”空白地带 亟需治理升级
2007年发布的“限塑令”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十多年后,“限塑令”总体的效果仍不容乐观,尤其在线上,“限塑令”几乎成了空白地带。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同一家超市,人们线下购物时自己带环保袋或为塑料袋付费,线上购物时电商平台却免费提供塑料袋,且打包时毫无节制。外卖时,“打包盒+塑料袋”是标配,部分中小商家所使用的塑料袋质量低下。

电商成“限塑令”空白地带 亟需治理升级

来源:光明网2019-12-27

2007年发布的“限塑令”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十多年后,“限塑令”总体的效果仍不容乐观,尤其在线上,“限塑令”几乎成了空白地带。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同一家超市,人们线下购物时自己带环保袋或为塑料袋付费,线上购物时电商平台却免费提供塑料袋,且打包时毫无节制。外卖时,“打包盒+塑料袋”是标配,部分中小商家所使用的塑料袋质量低下。

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异军突起,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线上消费由于货物流转的环节更多,对于包装材料的消耗也更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封套约57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国内使用的包装胶带一年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

毫无疑问,随着线上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线下消费占比的不断降低,外卖和电商所用塑料袋等包装材料的消耗增长,正在超市、商场等线下渠道,远远甩在后面。如此情势之下,“限塑”的战场,需要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此而言,十多年前制定的“限塑令”,许多条款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当着手进行修订,将电商、外卖等线上消费,纳入到规制范畴。

线上消费的“限塑”,收费当然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改善塑料袋等包装材料的无度消耗。在执行机制上,不仅要明确商家的义务,相关电商和外卖平台,也必须承担起监督责任。

但也必须看到,线上消费是一个点对点过程,要像对超市、商场那样进行执法监督,并非易事。这就需要,除了收费之外,拿出更多综合性举措来推动线上“减塑”。

比如,许多线上消费使用的塑料袋等包装,不仅很少被污染,质量也较好,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因而,不妨建立一个完善的回收体系,实现循环利用。对此,国外其实有不少尝试,比如有的国家的实行回收押金制度,消费者在购物时,付出押金得到塑料包装袋,事后可以交予企业回收,拿回押金。这种押金模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比起单纯的塑料袋收费,更能实现限塑减塑的初衷。

还要看到,类似塑料袋等辅助包装材料,在线上消费中过度使用,与当下快递、外卖等包装质量普遍较低,包装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因而,需要改进包装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包装的耐用、密封等性能,从而减少塑料袋等辅助包装材料的浪费。对于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设立硬性比例,以减少劣质一次性包装的使用。

线上消费的“限塑”,在严管之外,也要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现在许多快递和电商企业,正在摸索一些减塑举措,从瘦身胶带,到可降解防撕包装袋,到共享快递盒等等,对于类似创新,不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而对于塑料袋等包装生产企业,不妨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把不环保的塑料袋价格大幅度提上来,将可降解塑料袋或再生纸包装的价格,降到更多人能够接受的水平。

电商成“限塑令”空白地带,亟需治理升级。而所谓的升级,绝不是将目前的“限塑令”简单复制到线上。而是总结十多年来,限塑令执行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线上消费的种种特点,拿出更有的放矢,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如此才能让“限塑”得到彻底贯彻。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电商成“限塑令”空白地带 亟需治理升级

2019-12-27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2007年发布的“限塑令”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十多年后,“限塑令”总体的效果仍不容乐观,尤其在线上,“限塑令”几乎成了空白地带。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同一家超市,人们线下购物时自己带环保袋或为塑料袋付费,线上购物时电商平台却免费提供塑料袋,且打包时毫无节制。外卖时,“打包盒+塑料袋”是标配,部分中小商家所使用的塑料袋质量低下。

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异军突起,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线上消费由于货物流转的环节更多,对于包装材料的消耗也更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封套约57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国内使用的包装胶带一年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

毫无疑问,随着线上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线下消费占比的不断降低,外卖和电商所用塑料袋等包装材料的消耗增长,正在超市、商场等线下渠道,远远甩在后面。如此情势之下,“限塑”的战场,需要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此而言,十多年前制定的“限塑令”,许多条款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当着手进行修订,将电商、外卖等线上消费,纳入到规制范畴。

线上消费的“限塑”,收费当然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改善塑料袋等包装材料的无度消耗。在执行机制上,不仅要明确商家的义务,相关电商和外卖平台,也必须承担起监督责任。

但也必须看到,线上消费是一个点对点过程,要像对超市、商场那样进行执法监督,并非易事。这就需要,除了收费之外,拿出更多综合性举措来推动线上“减塑”。

比如,许多线上消费使用的塑料袋等包装,不仅很少被污染,质量也较好,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因而,不妨建立一个完善的回收体系,实现循环利用。对此,国外其实有不少尝试,比如有的国家的实行回收押金制度,消费者在购物时,付出押金得到塑料包装袋,事后可以交予企业回收,拿回押金。这种押金模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比起单纯的塑料袋收费,更能实现限塑减塑的初衷。

还要看到,类似塑料袋等辅助包装材料,在线上消费中过度使用,与当下快递、外卖等包装质量普遍较低,包装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因而,需要改进包装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包装的耐用、密封等性能,从而减少塑料袋等辅助包装材料的浪费。对于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设立硬性比例,以减少劣质一次性包装的使用。

线上消费的“限塑”,在严管之外,也要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现在许多快递和电商企业,正在摸索一些减塑举措,从瘦身胶带,到可降解防撕包装袋,到共享快递盒等等,对于类似创新,不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而对于塑料袋等包装生产企业,不妨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把不环保的塑料袋价格大幅度提上来,将可降解塑料袋或再生纸包装的价格,降到更多人能够接受的水平。

电商成“限塑令”空白地带,亟需治理升级。而所谓的升级,绝不是将目前的“限塑令”简单复制到线上。而是总结十多年来,限塑令执行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线上消费的种种特点,拿出更有的放矢,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如此才能让“限塑”得到彻底贯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