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
一项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如果近期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长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南极臭氧洞的恢复时间延迟10年以上。目前认为,CFC-11的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且新增排放并未找到来源,但如果能设法快速暂缓,则可以将这一延迟时间控制在几年以内。相关研究发表于20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

来源:科技日报2019-12-24

一项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如果近期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长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南极臭氧洞的恢复时间延迟10年以上。目前认为,CFC-11的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且新增排放并未找到来源,但如果能设法快速暂缓,则可以将这一延迟时间控制在几年以内。相关研究发表于20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在排放到平流层的源于人类活动的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CFC-11,其产量也一直受到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控制。根据议定书的规定,2010年开始逐步淘汰CFC-11的使用,议定书生效后,科学家曾预计南极臭氧洞将于21世纪下半叶早期恢复到1980年的损耗前水平。我国于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加入议定书。近30年来如期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截至今年5月统计数字,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2018年,有报告称CFC-11排放自2005年以来并未出现预期的下降,但这一研究在方法和精度上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能对排放源做较为准确的定位,因此新增CFC-11排放尚未找到来源。

在最新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马汀·奇珀菲尔德及其同事,构建了一个最新的、详细的大气化学输送模型,调查了这些额外排放对极地臭氧恢复造成的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CFC-11排放的三种可能趋势:一是立即停止排放;二是以一定的排放水平继续;三是在未来10年里逐渐停止排放。模拟显示,排放对臭氧洞的影响迄今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排放以一定的水平持续,臭氧恢复至1980年水平的时间或延迟约18年。如果排放在未来10年里逐渐减少,延迟的时间约在两年左右。

而稍早之前的报告认为,要全面回答CFC-11的排放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

2019-12-24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一项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如果近期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长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南极臭氧洞的恢复时间延迟10年以上。目前认为,CFC-11的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且新增排放并未找到来源,但如果能设法快速暂缓,则可以将这一延迟时间控制在几年以内。相关研究发表于20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在排放到平流层的源于人类活动的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CFC-11,其产量也一直受到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控制。根据议定书的规定,2010年开始逐步淘汰CFC-11的使用,议定书生效后,科学家曾预计南极臭氧洞将于21世纪下半叶早期恢复到1980年的损耗前水平。我国于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加入议定书。近30年来如期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截至今年5月统计数字,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2018年,有报告称CFC-11排放自2005年以来并未出现预期的下降,但这一研究在方法和精度上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能对排放源做较为准确的定位,因此新增CFC-11排放尚未找到来源。

在最新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马汀·奇珀菲尔德及其同事,构建了一个最新的、详细的大气化学输送模型,调查了这些额外排放对极地臭氧恢复造成的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CFC-11排放的三种可能趋势:一是立即停止排放;二是以一定的排放水平继续;三是在未来10年里逐渐停止排放。模拟显示,排放对臭氧洞的影响迄今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排放以一定的水平持续,臭氧恢复至1980年水平的时间或延迟约18年。如果排放在未来10年里逐渐减少,延迟的时间约在两年左右。

而稍早之前的报告认为,要全面回答CFC-11的排放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