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周围可能有千万颗行星“相伴”
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但两位日本科学家挑战了这一观念。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称,一颗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如果发现黑洞周围的行星,有望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黑洞周围可能有千万颗行星“相伴”

来源:科技日报2019-12-02

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但两位日本科学家挑战了这一观念。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称,一颗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如果发现黑洞周围的行星,有望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鹿儿岛大学教授惠田敬一说:“在适当条件下,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例如在黑洞周围),也可能形成行星。”惠田敬一主要研究活动的星系核,这是由黑洞激发的发光体。

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行星由聚集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原行星盘中的尘埃形成。但研究人员指出,年轻恒星并非唯一拥有尘埃盘的天体。惠田敬一以及国立天文台行星形成研究专家久保荣一郎教授,集中研究了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盘。

他们指出,一些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有大量物质,呈厚重而稠密的圆盘状。一个圆盘可能包含质量为太阳质量10万倍的灰尘,是原行星盘尘埃质量的十亿倍。在原行星盘的低温区域,带有冰幔的尘埃颗粒粘在一起变成蓬松的聚集体,从而形成行星。黑洞周围的尘埃盘也很密集,阻挡了来自黑洞中心区域的强辐射,低温区域也得以形成。

他们将行星形成理论应用到黑洞周围的圆核盘上,发现行星可在几亿年间,在黑洞周围形成。久保荣一郎说:“我们的计算表明,成千上万颗质量约为地球质量10倍的行星可在黑洞周围10光年内形成。在黑洞周围,可能存在规模惊人的行星系统。”

科学界目前还没有检测黑洞周围行星的技术,但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为天文学开辟一个新领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黑洞周围可能有千万颗行星“相伴”

2019-12-02 10:18:54 来源: 0 条评论

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但两位日本科学家挑战了这一观念。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称,一颗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如果发现黑洞周围的行星,有望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鹿儿岛大学教授惠田敬一说:“在适当条件下,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例如在黑洞周围),也可能形成行星。”惠田敬一主要研究活动的星系核,这是由黑洞激发的发光体。

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行星由聚集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原行星盘中的尘埃形成。但研究人员指出,年轻恒星并非唯一拥有尘埃盘的天体。惠田敬一以及国立天文台行星形成研究专家久保荣一郎教授,集中研究了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盘。

他们指出,一些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有大量物质,呈厚重而稠密的圆盘状。一个圆盘可能包含质量为太阳质量10万倍的灰尘,是原行星盘尘埃质量的十亿倍。在原行星盘的低温区域,带有冰幔的尘埃颗粒粘在一起变成蓬松的聚集体,从而形成行星。黑洞周围的尘埃盘也很密集,阻挡了来自黑洞中心区域的强辐射,低温区域也得以形成。

他们将行星形成理论应用到黑洞周围的圆核盘上,发现行星可在几亿年间,在黑洞周围形成。久保荣一郎说:“我们的计算表明,成千上万颗质量约为地球质量10倍的行星可在黑洞周围10光年内形成。在黑洞周围,可能存在规模惊人的行星系统。”

科学界目前还没有检测黑洞周围行星的技术,但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为天文学开辟一个新领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