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日冕高温之谜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而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可达上百万摄氏度。2012年,日冕加热问题被《科学》杂志列为当代天文学八大未解之谜。

新研究揭示日冕高温之谜

来源:北京日报2019-11-21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而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可达上百万摄氏度。2012年,日冕加热问题被《科学》杂志列为当代天文学八大未解之谜。

北京大学田晖教授课题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说,研究发现,从太阳内部上浮到太阳大气中的一种小尺度磁场结构,接触到磁场极性与之相反的强磁场网络组织时,会产生“磁重联”现象,将低层大气中的物质加速向外抛出,形成被称为“针状物”的毛刺状喷流。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的一种物理过程,可释放巨大能量,在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强烈的太阳爆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大熊湖天文台口径为1.6米的古德望远镜,对太阳进行观测,获得了光球深处磁场演化的高质量数据。观测结果为“磁重联”驱动针状物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支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研究揭示日冕高温之谜

2019-11-21 09:58:12 来源: 0 条评论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而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可达上百万摄氏度。2012年,日冕加热问题被《科学》杂志列为当代天文学八大未解之谜。

北京大学田晖教授课题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说,研究发现,从太阳内部上浮到太阳大气中的一种小尺度磁场结构,接触到磁场极性与之相反的强磁场网络组织时,会产生“磁重联”现象,将低层大气中的物质加速向外抛出,形成被称为“针状物”的毛刺状喷流。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的一种物理过程,可释放巨大能量,在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强烈的太阳爆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大熊湖天文台口径为1.6米的古德望远镜,对太阳进行观测,获得了光球深处磁场演化的高质量数据。观测结果为“磁重联”驱动针状物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支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