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羚羊礁海蝽

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羚羊礁海蝽

来源:南方日报2019-10-14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强课题组在西沙群岛羚羊礁上发现一种新的海生昆虫,并将其命名为羚羊礁海蝽。这是海蝽科昆虫在我国首次被发现,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

羚羊礁海蝽的体长只有3—4毫米,生活在海洋表面,有时躲藏在珊瑚石的细小孔洞中,靠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为生。它们的运动非常迅速,捕捉起来难度很大。这是我国首次在领土领海范围内发现严格海生的科级昆虫类群,填补了我国在该类昆虫记录的空白。

“新物种的模式产地羚羊礁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西部。以羚羊礁作为该新物种的合法名称,具有维护国家南海权益的特殊意义。”谢强介绍,海生昆虫对于海洋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机制,该类群的发现为中国在未来开展相关的海洋生物学、进化生物学、行为学、仿生学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中山大学南海研究院多次组织南海科学考察活动。去年7月至8月,南方日报记者曾随科考船出海,记录西沙科考的第一现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羚羊礁海蝽

2019-10-14 14:34:10 来源: 0 条评论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强课题组在西沙群岛羚羊礁上发现一种新的海生昆虫,并将其命名为羚羊礁海蝽。这是海蝽科昆虫在我国首次被发现,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

羚羊礁海蝽的体长只有3—4毫米,生活在海洋表面,有时躲藏在珊瑚石的细小孔洞中,靠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为生。它们的运动非常迅速,捕捉起来难度很大。这是我国首次在领土领海范围内发现严格海生的科级昆虫类群,填补了我国在该类昆虫记录的空白。

“新物种的模式产地羚羊礁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西部。以羚羊礁作为该新物种的合法名称,具有维护国家南海权益的特殊意义。”谢强介绍,海生昆虫对于海洋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机制,该类群的发现为中国在未来开展相关的海洋生物学、进化生物学、行为学、仿生学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中山大学南海研究院多次组织南海科学考察活动。去年7月至8月,南方日报记者曾随科考船出海,记录西沙科考的第一现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