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普专家再聚复隆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
撰文 / 刘 龙
2015年4月25日“大学科普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市大足区复隆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成功举行。会议围绕:大学科普的时代意义、大学科普专家的使命、近几年天文奇观简况介绍、如何开展医学健康科普、关于科普基地的创新思考等五大主题进行探讨。会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对跨学科、跨学校、跨领域开展科普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科普理论研讨会现场
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有重庆市天文基地教育协会理事长吴志伦、重庆科技学院科技探索体验中心张启义、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冯素梅、重庆医科大学李革等,还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科普专家孙桂芳,会议由《大学科普》杂志科普基地负责人靳萍主持。
会后,复旦大学与重庆科技学院的专家们种植了纪念树,将白玉兰(复旦大学校花)高洁的精神和樱花象征着的善良留在了复隆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专家种下樱花树

复旦大学专家种下樱花树

天公作美,为此次研讨会提供了难得的天文观测的机会。在重庆市天文科普教育协会理事长、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理事吴志伦的带领下,大家“步入”了星空,观测了月亮、木星、金星以及北斗七星等,大家一边观测星空,一边等待一个奇迹般时刻的到来。八点三十一分,一道耀眼的星光从西北向西南缓缓划过天空,那是国际空间站经过复隆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上空,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有不少专家感叹道:“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目睹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的英姿。”
北斗七星
科普小名词: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简称ISS,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遭到美国的反对,因为美国认为太空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在国际空间站筹划建设时美国反对邀请中国参与,所以中国没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启动方。但是,中国计划于2022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间站。